石雕九龍壁,石雕龍壁,石雕五龍壁
龍壁是我國特有的建筑形式,有一龍壁、三龍壁、五龍壁、七龍壁、九龍壁等多種形式,而以九龍壁最為尊貴。九龍壁通常建在帝后、王公居住或經(jīng)常出入的宮殿、王府、寺院等建筑正門的對面,是我國照壁建筑的進一步發(fā)展。龍壁有磚雕、泥塑、彩繪、琉璃等多種形式,而以琉璃燒制的色彩最艷麗、藝術(shù)價值也最高。
"石雕九龍壁"是古人集合了眾多動物和天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神物,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寄托著中國人的智慧和理想,代表神圣、尊貴與至高無上。以龍為主體的古建筑在中國不計其數(shù),但是最有代表性的還是北京·北海的九龍壁,九龍壁作為中國"龍"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世界寶貴歷史遺產(chǎn),無價之寶
石雕九龍壁形態(tài)石雕九龍壁的龍共有九條。是九條而不是八條或者十條,這也是有原因的。九在《周易》中表示"陽",因為古人把數(shù)字分為陽數(shù)和陰數(shù),奇數(shù)為陽,偶數(shù)為陰。九為陽數(shù)中最高最大的一個,是"道之綱紀(jì)也"。所以,九龍壁上的龍,必定是九條。這九龍壁上面的九龍,正中的為正龍,兩側(cè)的分別為升龍和降龍。正龍黃色,黃色是最高貴的顏色,所以帝王的龍袍都是黃色的。正龍位于正中,不管是從右至左還是從左至右數(shù),都是第五條。這條黃色的正龍象征的就是天子。因為在陽數(shù)中,五居正中,所以有"九五至尊"的說法。九龍壁上并不止九龍,除了正面的九龍以外,正脊和戧脊上的圖案也是龍,但在數(shù)目上都不脫九五之?dāng)?shù)。不僅是飾物龍的數(shù)目,所有建筑九龍壁的材料,數(shù)目上也不脫九五之?dāng)?shù)。正面九龍,也合理地分布在五個不同的區(qū)域,同樣也暗合九五之?dāng)?shù)。九龍壁上大大小小的龍,個個色彩分明,姿態(tài)萬千,靈活飛動佇立在九龍壁前,如果真正領(lǐng)略了這一道影壁蘊涵的文化和藝術(shù)分量,或許,你內(nèi)心的震撼不亞于登上萬里長城時的那種感觸 。
據(jù)現(xiàn)存史料記載:九龍壁為單面五彩琉璃照壁,坐南朝北,壁長45.5米,高8米,厚2.02米。九龍壁由三部分組成,下層為基座,也稱須彌座,為束腰形,高2.09米,由75塊琉璃磚組成,雕有浮雕兩層琉璃獸,一層是麒麟、獅子、鹿、馬、羊、狗、兔等動物,另一層是小型行龍。獸、龍形象生動,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中部為九龍壁的壁身主體,高3.72米,用426塊琉璃構(gòu)件分六層拼砌而成九條飛龍。上部為斗拱裝飾,琉璃瓦獸頂歇山式。九龍壁東西兩端分別是“旭日東升”、“明月當(dāng)空”的圖案。九龍壁中央對正著代王府,姿態(tài)端正,龍頭向上,龍身向上彎曲,九龍壁的主龍為正黃色,正視王府大門。主龍左右的兩條龍為淺黃色,龍頭朝東,龍尾回甩向中心龍,呈對稱狀。依次對稱的兩條龍龍頭向西,呈淡黃色。再其后是對稱狀的兩條寶藍色巨龍,最外邊(東西兩邊)的兩條龍呈黃綠色。九龍壁九龍張牙舞爪,氣勢磅礴,好似從天而降,騰云駕霧,翻江倒海。九龍之間的背景是水草山石圖案,映襯烘托九龍成為一個主體亦是個體,靈活多變,姿態(tài)優(yōu)美動人。
九龍壁前建一倒影水池,水池長34.9米,寬4.38米,深0.9米。倒影池中間建石橋,以石柱圍繞,石柱雕有各種姿態(tài)的各種動物形象。每當(dāng)夏秋之際光線折射,九條巨龍映射池中,池水流動,九龍擺尾騰空,大有欲上青天之勢。
代王朱桂建造了九龍壁,且其觀古審美和考古的意義經(jīng)久不衰,據(jù)此推測,此人不是愚鈍之輩。但民間為什么傳說代王朱桂猥瑣并殃及夫人?存在于民間的民意,更看重為官者的個人品行,而忽視了其它的重要文化情結(jié)。代王朱桂建造九龍壁的初衷今人無從考證,但今人面對的確實是一座至精至美的九龍壁,并成為其文化的傳遞者。
大同九龍壁在代王府前面矗立了近400年之后—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5),北京北海的九龍壁遮擋了北海的“真諦門”(真諦門被1919年的一場大火燒毀),傳說是乾隆皇帝看了山西大同城內(nèi)代王府門前的九龍壁以后在北海仿建的。北海九龍壁長27米,高6.5米,厚1.2米。全壁以紫、綠、黃、藍、赭、白六色琉璃鑲嵌而成,雙面各有蟠龍九條,飛騰云海,夭矯蜿蜒。九龍壁的正脊、垂脊、垂、簡瓦以及多彩斗拱下面也裝飾著龍,共有大大小小635條龍。[1]
編輯本段石雕九龍壁的設(shè)計制作九龍壁制作的分為須彌座、壁身和曉壁頂三部分。須彌座,也稱基座,為束腰形,浮雕兩層琉璃獸,一層是麒麟雕刻、石獅子、鹿、馬、羊、狗、兔等動物,另一層是小型行龍。獸、龍形象生動,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九龍壁東西兩端分別是“旭日東升”、“明月當(dāng)空”的圖案。 壁身為主體部分,龍的造型雄壯有力,氣勢磅礴,為北海和故宮兩座九龍壁所不及。上有九條巨龍騰飛于驚濤駭浪之中,又有奇山異石相通,畫面構(gòu)圖獨具匠心,富于想象力。正中的為正黃色主龍,這是惟帝王方可使用的顏色。龍頭向上,龍身向上彎曲,盤卷回旋,似正襟危坐,大概是王府主人的形象。中心龍兩側(cè)的一對淺黃色龍,為飛行之龍,龍頭向東,龍尾伸向中心龍,神情瀟灑,怡然自得。第二對龍為中黃色,頭尾均向西,形態(tài)飄逸,古樸大方。第三對龍為紫色,是對飛舞之龍,神情兇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勢。第四對龍呈黃綠色,神采飛揚,氣宇軒昂。九條巨龍伸爪抱珠,捕風(fēng)弄雨,盤曲回繞,體態(tài)雄健,色彩絢麗,栩栩如生。巨龍之間以云霧、流云、波濤、山崖和水草相隔相聯(lián),五彩斑斕,蔚然壯觀。壁身下部是青綠色的洶涌波濤,上部是藍色的云霧和黃色流云。
壁頂正脊的脊頂兩側(cè)有高浮雕的多層花瓣的蓮花及游龍等圖案,兩端是龍吻等。
&nbs
關(guān)于我們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最新產(chǎn)品
浙江民營企業(yè)網(wǎng) www.mnzi.cn 版權(quán)所有 2002-2010
浙ICP備1104753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