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煅燒生產線的介紹
1.1連續(xù)炒鍋:是帶有橫穿火管的直園形鍋體,由鍋外壁、鍋底及火管將熱量傳遞給鍋內二水石膏,并靠機械攪拌和石膏脫水所產生的水蒸汽及循環(huán)熱氣體的攪動,而呈現(xiàn)流態(tài)化狀態(tài),在此狀況下二水石膏脫水而成半水石膏,借助溢流原理連續(xù)出料。鍋內物料溫度在150℃左右,物料煅燒時間1~1.5小時。屬于低溫慢速煅燒方式。連續(xù)炒鍋煅燒石膏在國內外,都是 成熟技術,生產穩(wěn)定,易操作,產品質量均衡有保證。適合煅燒粉狀石膏,若用于工業(yè)付產石膏,需增設一套氣流干燥裝置,以除去10%以上的游離水。炒鍋可用固體、液體、氣體燃料。燒煤連續(xù)炒鍋熱耗在27~30萬仟卡/噸半水石膏左右,若煅燒含10%左右的工業(yè)付產石膏,其能耗在36~37萬仟卡/噸半水石膏。
1.2內加熱管式回轉窯:回轉窯內設有許多內管,管內通熱蒸汽或導熱油,物料在窯內間接受熱,料在窯內停留時間較長,屬低溫煅燒,產品質量均衡穩(wěn)定。日本的部分公司采用此法煅燒天然和工業(yè)副產石膏。我國山東從國外引進了一套蒸汽煅燒設備,這種方法對于有蒸汽氣源的地方較合適。據日本資料介紹,煅燒1噸二水石膏需耗0.94噸蒸汽,折算后每噸建筑石膏,熱耗約為56萬千卡左右,能耗偏高。
1.3沸騰爐:立式直筒狀容器,在底部裝有一個氣體分布板,工作時使氣流從底部均勻進入床層,床層內裝有大量的加熱管,管內介質為飽和蒸汽或導熱油,石膏顆粒進入爐膛后,遇熱呈流態(tài)狀,同時熱量通過管壁傳遞給管外處于流態(tài)化的石膏粉,使之沸騰脫水分解。這一煅燒工藝是國內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為配合紙面石膏板生產自行研發(fā)制造的。該設備采用低溫煅燒,石膏不易過燒,只要料流穩(wěn)定,出料溫度控制適宜,成品大部分均為半水石膏。近年來山東地區(qū)應用較多,產品多供紙面石膏板生產線和其它制品。沸騰爐設備小巧,生產能力大,結構簡單,設備緊湊,占地少,能耗較低。如產量12t/hr沸騰爐,熱耗約為22萬千卡/噸成品,本身的熱效率在95%以上,使用蒸汽時熱效率57~67%,導熱油67~76%,此爐操作方便,基建投資省,運行費用低,如10t/hr一套沸騰爐投資約180~200萬元,20t/hr一套沸騰爐投資約為300萬元。目前國內的沸騰爐主要應用于煅燒天然石膏,因爐內沒有強制性的攪拌裝置,有限的氣流無法將成團的濕料吹散,料中游離水不能過高,一般控制在5%以內。對于煅燒游離水10%左右的工業(yè)付產石膏,需要加一套氣流烘干裝置,這樣增加了設備投資,也增大了熱耗,但總熱耗估算在28~29萬千卡/噸成品之內,還是偏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