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的五年規(guī)劃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它的主要特點是對官方政策進行調整,將原本的著眼于GDP增長的最大化,轉變?yōu)樘嵘M以及勞動者的平均生活水平。
雖然這一變化是由中國的一些因素所導致,但它將對全球現金流及利率造成顯著影響。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時間之內GDP的高速增長,無疑已經讓數億中國人的收入得到了提高。而其中受益最大的,則是那些居住在城市以及城郊區(qū)域的人。與此同時,在城市中就業(yè)的農民給農村老家的匯款,也有助于這些地區(qū)的生活水平。
但是,中國實際的工資及消費的增長速度,卻遠遠低于該國GDP的增長速度。事實上,中國GDP的增長主要歸功于大型國有企業(yè),它們也借此鞏固了自身的行業(yè)壟斷地位。此外,還有大量的中國產品被輸往國外,其出口總額大幅度超過進口總額,僅在去年就創(chuàng)造了3500億美元的經常性賬戶盈余。
現在,中國已經在規(guī)劃如何提高實際工資的相對增長率,并以此刺激更多的消費,同時還在強調進一步擴大服務業(yè)而非制造業(yè)的規(guī)模。國有企業(yè)將被迫將更多的利潤拿出來分享。
而人民幣的升值,則將導致中國的制造商將重心從國際市場轉回到國內市場。此外,政府也將在低收入者住房和擴大醫(yī)療保障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
上述幾點都意味著中國的國家儲蓄將減少,而家庭和政府的支出將增加。目前,中國擁有全世界最高的儲蓄率,大約相當于其GDP的50%,這個數字無論是在其國內還是全球范圍內都非常重要,也正是它導致了中國的經常性賬戶盈余。
一個將資金更多地用于儲蓄而非投資于設備和基建的國家(比如中國),將會向國外輸出經常性賬戶盈余;而與此對應的則是一個投資高于儲蓄的國家(比如美國),會通過從全世界進口多于出口的方式來消化上述盈余。
一個擁有經常性賬戶盈余的國家,能夠有錢去提供貸款或者投資于世界其他國家;而一個經常性賬戶出現赤字的國家,則必須向全球其他國家借錢來彌補其外部逆差。更加精確地說,一個國家的經常性賬戶平衡狀況,就等于其國家儲蓄與投資之間的差額。
中國未來儲蓄的減少,意味著中國經常性賬戶盈余的減少,以及其向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提供借款能力的削弱。如果對增加消費的新一輪強調能夠使中國儲蓄相對于GDP的比率下降5%,中國依然會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
但是,這5%的下降將完全消滅中國的經常性賬戶盈余。這本不該出現的情景,卻完全有可能在本輪五年規(guī)劃的末期變?yōu)楝F實。
如果這一情況發(fā)生了,對于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將十分巨大。沒有了經常性賬戶盈余,中國就不再是美國政府債券以及其他國家債券的凈買家。
此外,如果中國政府及中資企業(yè)想繼續(xù)開拓海外石油資源或者進行商業(yè)投資,就必須出售自己投資組合中的美元債券或其他國家的主權債券。這一新舉措的后果,是美國以及世界各國債券利率的進一步提高。
而利率是否提高還同時取決于美國的儲蓄和投資在同一時期內有何進展。自2007年以來,美國的家庭儲蓄相對于GDP總額的比率已經上升了3%,公司儲蓄率也有所提升。但是,大量增加的政府赤字卻掩蓋了上述成果。
事實上,2010年的美國經常性賬戶赤字比前幾年都低的唯一原因,就是其在住宅和其他建設項目方面的投資大幅減少。
如果美國人對住宅的需求重新上揚,而企業(yè)又想增加投資,那么,中國的低儲蓄率和美國繼續(xù)存在的高財政赤字之間將出現沖突,并導致全球利率的大幅上升。
作者為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曾任里根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以及權威智庫“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總裁